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第129章 帝国裂变(4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 帝国裂变(41)(1 / 2)

中元二年年末, 赶在中元三年起始前一日,景帝颁布了全新的政策,各大诸侯国都被这一消息打得措手不及, 又无人可商量,一时半会间均都只能被动挨打。


这次诸侯国朝见, 虽然官方安排了不少活动, 但各大诸侯王都带着空白的表情,最后什么也没记住, 就这么晕晕乎乎地回去了。


景帝体贴他们的心情, 也没计较其中几人的失礼之处。


如今各国诸侯王当中, 景帝的子嗣占到十个席位,剩下的除却少数的几个还是景帝叔伯辈,大多都已经传到了平辈和子侄辈。七国之乱后, 有能力的大国都已经被打散,其势力范围同高祖时不可同日而语,再也翻不出什么大的浪花。


这一步, 景帝做的非常成功,建国初期的诸侯国权势极大, 所占有的土地也非常广袤, 平乱后景帝将齐国分七,赵国分六, 梁国分五,淮南分三,在其中硬生生得挖出了不少郡县归于中央管辖。


如今的中山国、二皇子的封地河间国、七皇子封地赵国、未来会分给十四子的常山国,还有刚刚封给皇十一子广川国, 再加上清河郡,合起来当初才是一个当年一个赵王的地盘, 由此便可见昔日诸侯王们有多大的势力权利了。


但那不过是昔日,如今除了极少数地广人稀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譬如长沙国,别的国家的所占领土都不大。就连长沙国,在传到刘发手里之前还被削掉了不少,也就是上次他一次尬舞加回来之后才能看。


领土不够大,在农耕时代便注定了实力被削减,就算想要掀起战争,粮草、人力都不够。


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中山国一样靠着自己的土地和地理位置疯狂发展的。


说起来,中山国这个地方本身就是魔性的地区,百余年前中山国可是战国七雄的第八雄,以最小的国土位置杠住周围的几个大国的就是它,所以现在中山国的各种发展和变化在诸侯王眼中看来也不足以为奇,毕竟古已有之。


夏安然可不知道兄弟叔伯们对他的中山国有那么高的评价,要他说……他中山国近些年来发展趋势强盛全靠同行衬托。毕竟对于诸侯王们来说他们一般只有赚钱的意识,没有用钱的概念在。


能够像中山国一样每年都不停重复将库房塞满,然后快速搬空这一过程的侯国根本没有。这种大数据的反复横跳在中山国三大巨头眼里看来都觉得五脏六腑均都烧灼着疼,但夏安然在这一点上看得很开。


基建这东西就是砸钱,除了砸钱没有别的办法。


虽然看似回手慢,但一旦开始有了回报形成了规模就能撒腿狂奔。这一点从天朝近些年来的发展就可以看出。当年如今天朝能够昂着脖子稳步向前,可不多亏了当年苟着发展基建。


交通到位,信息通讯技术覆盖全国,基础教育、基础医疗的普及,一样样哪个不是砸钱下去,而成果呢?


交通到位,意味着当地的商业渠道能够打开,当地的人能够走出去,外来的信息也能够走进来。


信息技术普及可以给当地人民带来最廉价的教育资源,只要有一台电视,一根信号,这一处的人就不会活得与世隔绝,哪怕是山坳深处的孩子都能看到外头的世界,并且因此产生破茧的勇气。


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则给了一个人成为人的最基本尊严还有希望。


没有投资,哪来的收获?只一味将钱存在库房里头,还指望这些钱能够跑赢通货膨胀不成?还是以为西汉就没有通货膨胀了?正如小国王曾经在参加过宴会后对弟弟吐槽的一样,放在库房里的钱就和不存在一样,毫无价值。


但他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被其余的诸侯所理解,尤其是如今刘启剥夺他们的执政权之后。


刘启要对诸侯王下手这事大家心里都有准备,但是大家都以为最多削几个城池,谁都想不到帝王会行如此釜底抽薪之举,现在看来他们大半年之前满怀激情将人才送到中央的举动简直就是自己在犯傻。


被如此残酷现实打击的诸人一时之间都感觉自己变成了咸鱼,一点都不想要和弟弟探讨什么治国的方法——反正他们以后也治不了了。


小国王为此跳脚,哪里就治不了了?理政之权被夺走了,不是还有一个少府?少府可是百分百被自己掌握的呀!


关于这一点,就连赵王都只是轻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说了。


赵王离开的时候也蔫蔫的,他同来送行的刘彻说了几句后缓步上了马车,背影特别丧。


刘彻乖乖点头受教,但是他反过来就教育哥哥了,“阿兄,幸好你的奏书还没有写成功,否则你看兄伯们这个模样都要怪你啦!”


估计不光要怪,还要揍弟弟呢。然后,别的叔伯八成还要在背后暗暗叫好,反正兄弟间的搏斗,就连父皇都没法多说什么。


兄弟相残,简直惨剧!小太子想想那可怕的场景就摇头叹息,夏安然眨了眨眼,装作没听到。


藩王离京是分散开走的,等到皇子们离开的时候刘彻每个都以弟弟而不是太子的身份去送了。


这次就连他八岁的十一弟和十二弟也要离开就藩了。关于这两个弟弟,刘彻心里头很有些不是滋味,他和这两个弟弟不算太亲,但到底是兄弟。然而,这两个弟弟的封国实在微妙。


十一弟封在广川,就在中山国边上。


十二弟封在胶东国,没错,就是刘彻原来的封地。中山国和胶东国在他还是胶东王的时候就建立起了比较铁的贸易关系,现在都被这个弟弟继承了。


刘彻心里别提多酸了。当然面子上他还是非常大度的,刘小猪的面子包袱特别重,属于打肿脸也要充胖子的类型。


两个小孩年纪太小,一直到要被兄长送走的时候才意识到了分别在即,当下一个个“哥哥”“阿兄”地哭喊个不停,喊得刘彻的心软了几分,不由追了几步一个个安抚。


最后一个离开的是刘荣。


这位前太子看着自己的两个弟弟,表情有些复杂。


上一次是他以太子的身份站在这里,也是拉着刘彻送走了所有的弟弟,现在却是被弟弟送走,这滋味……若非是亲身经历者,着实说不清楚。


但是刘荣自入京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准备,到了现在实际感觉也就还好。


至于父亲剥夺诸侯王治国权于他而言倒也不算是坏事。管得少,就不容易出错,此前他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就怕落下了什么错处好让长安斥责,但现在如果不理政能够做个富贵闲人也没什么不好。


作为一个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活着的废太子,刘荣对自己的定位和期待都不高。


“阿兄……”刘彻自打荣兄入京之后就有些别扭,在刘荣来之前他还想着要怎么说,但事实上因为这次刘启大刀阔斧的意外举动之下,整个一个朝见过程都像是被冰封了一般,兄弟间自然也没有找到什么机会说话。


刘小太子又拼命想要阻止准备自讨苦吃(刘彻语)的胜兄,自然和旁的兄弟都生疏了,也没时间多做联络。


这一拖延,就拖到了现在。


刘荣抬了抬手,想要像以前一样摸摸弟弟的脑袋瓜,但是举到一半他又有些犹豫,毕竟这是太子而不是弟弟……正当他想要收回手的时候,刘彻立刻上前一步稍稍蹲下身子将脑袋塞到了刘荣的手下头。


刘荣一愣,随后就笑开了。他摸了摸弟弟梳着包包头的脑袋瓜子,轻声说道:“彻儿,父皇和大汉便交给你了。”


刘彻眼眶一热,他往前头一撞,抱住了刘荣,“荣兄,你也要保重,早,早点给彻儿生个侄子侄女什么的。你放心,生多少彻儿都给你养。”


……这孩子什么毛病?怎么总想着给别人养孩子?


曾经在以前就不止一次听说过他要帮刘胜养孩子的刘荣额角一抽,他忍了忍,没忍住,抬头看向了刘胜,眼神带上了谴责。


夏安然沐浴在兄长这样的目光下有些冤。


养孩子这事,当年不就是一句戏言?他弟弟信了那么久,在没有和老父亲的赌约之前都把这事当做毕生的赚钱目标了。现在突然发现这个目标没有了,刘小猪就觉得空虚寂寞冷了,所以就转了个目标。这和他有啥关系?完全是因为刘小彻脑回路奇怪的原因啊!


那边刘彻还在继续说:“彻儿原来的目标是一百多个……但现在都没有了,所以阿兄你可以努力一些……”


什么叫没有了?而且再努力也生不出一百个吧?刘荣瞪他,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才能生到一百个娃?别的事情都不做了吗?


不能吗?刘彻掰了掰手指,“一天宠幸一个娘子,不到一年就能有三百多个……”


刘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现在他什么悲伤的情绪都没有了,他将弟弟提起来往后头退了两步,然后毫不犹豫一挥大氅便上了马车。


刘彻还没站稳就听到刘荣冷酷无情地吩咐,“快启程吧。”


刘彻:委屈。


夏安然只一低头就听到弟弟在那儿嘀咕,“说起来荣兄和别的兄弟差不多时候成婚的,怎么王后还没怀孕?阿兄,你说我要不要同父皇说一下送几个御医过去?”


您可别了吧,小心荣兄下次见面就把你揍一顿。


都是接受过太子教育的,刘荣的战斗力也绝对可观。


兄弟二人相携回了未央宫,就发现刘启正在让人准备东西。双方见面后均是一愣,刘启有些惊讶地说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刘彻上前几步,“荣兄害羞了,急着走。父皇,您这是在做什么?”


“害羞……?”刘启不答反问,“他害羞什么?”


刘彻一看老父亲居然连枕头都搬出来了,错愕之下话没过脑,说道:“可能是因为王后没怀孕吧……父皇您怎么连枕头都搬出来啦?”


刘启琢磨了下这句话的意思,忍不住挑了下眉毛,他没就两兄弟为什么会讨论这个话题发问,而是平静地说:“为父要去甘泉宫了。”


夏安然和刘彻齐齐一愣,就听刘启继续说道:“朝中事物一应交给太子监国,胜儿,到时候你帮衬着些,有捉摸不定的可以问问太后,实在不行再来寻我。”


怎么这么急!两个小孩齐齐露出了担忧之色。


见状,刘启微微一笑,“现下还在年节里,无甚大事,我便早些走。到时候若是有人来寻你们说诸侯国的事,便暂且放着,推到我回来后再说。”


两人恍然。诸侯入朝,身边带着的智囊团数量有限,而且现在都处于被打懵的状况里,当然没那么快反应过来,而等这些人回了藩国,左思右想之下当然会觉得不对,到时候一定会有一波反扑。


现在刘启离开的正是时候,太子才多大,谁能指望他处理这事。等刘启拖上几个月,自然也足够让那些人内部发生分化了。


毕竟诸侯王身边的人大多都是为了铁饭碗来的,一旦发现诸侯王不能提供饭碗,推举这事也不知道有影没影,加上择才试这么个东西放着,自然会人心浮动。


而且到那时各地方的丞相应当也能行动起来抓住地方权政。这些人若是不能抓住造反的第一时间的话就毫无作为的可能性了。


而且刘启不在京中,有些人的行动之下自然会少上几分顾忌……虽然这看起来挺傻,但就和广大学生党们会因为当天班主任请假而陷入狂欢,不考虑第二天班主任会被告状然后来秋后算账一样,广大人民群众也会因为皇帝不在京中而浪起来。


然后他们就会被记在小本本上。


钓鱼执法,从古到今一直都有。


然而,等刘启离开后,两个小皇子才发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匈奴使者还留在京城中。


因为去年汉匈之间关系跌入冰点的关系,当年无论是代郡的口子还是雁门郡的口子供货量都下降了一个台阶。民间贸易倒是没有生出太大影响,但是被国家握在手里边的三个重要货物——粮食、盐、糖都被限售。


请收藏:https://m.18biq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